针织彩韵,花寄乡情——马尔康嘉绒藏族编织、挑花刺绣

内容头部广告位(手机)

用线条写诗,用色彩诉情,这便是嘉绒藏族编织、挑花刺绣。早在数千年前,这片高原的先民便已掌握纺织之法,历经多个朝代的交流与融合,嘉绒藏族编织与挑花刺绣渐趋成熟,自成体系。它们不仅是生活必需,更是民族的标识与文化的载体。

嘉绒编织,源于高原的厚土与牧场的馈赠——牦牛绒、雪域羊毛、棉麻丝线,在木质腰机上交织出藏族五色的鲜明组合。编织按原材料分毛编织、麻编织、棉织。毛编织和麻编织需纺线、编织两道工序,分别编制毡子、麻布作服饰用料;棉织的棉线来自内地,仅需编织工序,主要编织藏鞋带等物品。织带纹样中,万字纹寓意吉祥延绵,梅花纹寄托四季平安,龙凤纹、狮纹、云水纹则承载着祈福与护佑。

挑花刺绣则细腻而繁复,根据针法主要分为挑花与刺绣两大类。挑花有十字挑花(又名“十字绣”)和撇花两种。刺绣有接针绣、包经绣、辫针绣、纽绣、钩绣、齐针绣、堆贴绣、盘金绣、插针绣、打籽绣、拉锁子绣、掺针绣等。或盘金富丽,或十字细巧,每一针都在布面上留下色彩与情感的印记。嘉绒妇女的盛装便是这些技艺的流动展厅——刺绣头帕、五彩腰带、披风、绣花鞋,无不闪耀着高原女性的智慧与巧思。

这种艺术并非孤立发展。千百年来,它吸收了蜀绣的细腻、羌绣的明快,并融入苯波教的符号与象征,让纹样中既有自然花鸟,也有古老的宗教图腾。无论是庄严的龙凤呈祥,还是活泼的狮子滚绣球,都是嘉绒人民对生活、信仰与美的凝练表达。

在2025“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”的马尔康嘉绒美食节现场,传统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将编织技艺搬到了游客眼前。这里的木质腰机上下翻飞,经纬交错间,彩带渐渐成形——平纹、斜纹错落有致,色彩搭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。这不仅是工艺,更是嘉绒文化的缩影;它的传承,让500余名嘉绒妇女在家中便能灵活就业,让手工艺成为增收的力量。

其他非遗保护者展位,则带来别具一格的藏式手工编织饰品——牦牛绒线柔韧温暖,配以天珠、珊瑚等天然饰材,经捻线、染色、结扣、串连、加持五道古法制作而成,线色不褪、寓意丰盈。从“金刚结”到十八种传统藏式结法,这些饰品让每一位佩戴者都能把高原的祝福带回家。

在这里,编织与刺绣不只是静态的展品,而是有温度的文化体验——你可以听传承人讲述一段纹样的故事,也可以试着亲手把嘉绒的色彩与祝福带进日常生活。

内容底部广告位(手机)
上一篇:携手众品鑫,共赢包装未来
下一篇: